刘毓滨

人物

个人经历刘毓滨刘毓滨,1940年出生于哈尔滨。从《武则天》到《康熙王朝》,从《贞观长歌》到《上海王》,从《车间主任》到《绝不告诉你》,在近20年间播放的许多影视剧中,观众都能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,他就是驰骋艺坛四十余年的老艺术家刘毓滨。刘毓滨说,自己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,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松花江这条母亲河和这片黑土地的滋养。18岁那年,刘毓滨到哈尔滨轧钢厂做了一名工人。在工厂里,爱好文艺的刘毓滨负责搞群众文化活动,作词,写作,编剧,导演一肩挑,得到了充分的锻炼,于是年轻的他开始不安分起来。1959年,哈尔滨电影制片厂招电影演员,与许多明星大腕考学时的经历一样,陪朋友去报名的刘毓滨却顺利通过了考试。当哈尔滨电影制片厂改为黑龙江电影制片厂时,从这批招上来的电影演员中挑选了包括刘毓滨在内的4人调入哈尔滨话剧院。作为哈尔滨话剧院表演班的第一批学员,刘毓滨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高蓝。高蓝非常欣赏刘毓滨,她说:“刘毓滨是一张白纸,好雕塑。”刘毓滨在电视剧《大江东去》饰王国璋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赶上其他学员,刘毓滨学习得非常努力刻苦,竟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将一头黑发累得花白。从19岁起,刘毓滨便正式登上了话剧表演的舞台。他先是在《乐观主义的悲剧》,《以革命的名义》等剧中跑龙套,有时一部戏中要跑8个龙套。22岁起,刘毓滨就开始在《西安事变》,《日出》,《教父》,《人人都来夜总会》,《哈尔滨保卫战》,《大戏法》,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等多部话剧中挑大梁做主角了。许多观众对刘毓滨在话剧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中塑造的王一民的形象仍旧难以忘怀。

个人成就

当年刘毓滨主演话剧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剧照1959年,哈尔滨话剧院携《以革命的名义》和《乐观的悲剧》两部剧进京参加建国10年大庆,刘毓滨作为《乐观的悲剧》的演员一起去了北京。起初,接待方对他们不以为然,安排他们住在一所很冷,很破旧的房子里,中午演员们还需要到太阳下去晒晒取暖。然而,当《乐观的悲剧》演出第一场后,立刻引起了轰动,他们被请进了宾馆住。第二天,更被邀请进北京人艺剧场演出。从此,哈尔滨话剧院一发不可收拾,三进中南海,许多国家领导人都观看过他们的演出,给予了高度评价。此后,刘毓滨还出演了话剧《西安事变》中的张学良,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中的王一民等,共出演过百余个舞台角色。在二十世纪60年代,他们排演的话剧《千万不要忘记》演出数百场,《蛾》,《曹植》等也都名震全国。当时,哈尔滨话剧院的售票窗口前买票的人经常排成长龙,话剧院内部的人一个人才只可以买四张票。

自述角色

刘毓滨表演话剧《乐观的悲剧》一举成名在哈尔滨话剧院老演员刘毓滨暖和的家中,这位《康熙王朝》中朱国治的扮演者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说起了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。刘毓滨说,朱国治和自己以往饰演的长孙无忌,张浦等人不一样。长孙是贵族,说话的态度居高临下;张浦虽是汉人,但在西夏国被尊为上宾,手揽大权;而《康熙王朝》中的朱国治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五品官,人微言轻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,敢于犯上,敢于说朝廷百官心中所想,可嘴上不敢说的话,向皇帝告了平西王吴三桂的状。朱国治迈出了第一步,他又经历了吴三桂和康熙两次生死悬于一线的考验,到吴三桂身边,就任云南总督。在朱国治阻止吴三桂谋反没有成功后,他就把自己的儿子,女儿刺死,断了后顾之忧,与吴三桂针锋相对,慷慨赴死。戏虽然不多,但都是情节紧张,矛盾尖锐的场面。

钟情话剧

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海报退休后,刘毓滨参加了很多影视剧的拍摄,在影视界已经颇有名气,但在他的心中,话剧却始终是他的最爱。他说,话剧的最大魅力在于演员能够直接与观众交流,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,对演员的要求更高,更专业。提到日渐红火的小剧场话剧,刘毓滨说,1985年,哈尔滨话剧院推出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《人人都来夜总会》,就是由他主演的,他是哈尔滨话剧院最早演出小剧院话剧,也是演出小剧场话剧最多的演员。看到今天哈尔滨话剧院小剧场话剧的红火和年轻演员的进步,他相信,总有一天话剧在哈尔滨,在中国会重新振兴!

自我评价

贞观长歌》剧照刘毓滨说,自己天生就是演戏的料,“因为只要一演戏我就会‘走火入魔’,有时就像疯了一样,所以大家都叫我‘戏疯子’。我一直遵循着高蓝老师的教诲,努力做一个律己,敬业的人。我是做演员的,大家能接受我,我就感到很满意了。我觉得我没有愧对自己的职业。”刘毓滨说:“人要随时随地地找准自己在规定情节中的位置,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平民艺人,做好人演好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。”“我演了一辈子戏,向来钉是钉,铆是铆。以前演话剧,一句词,一个动作都要认认真真,不能虚假对付。我干什么事都认真,不糊弄,一直说真话。虽然得罪人,可是总要有个是非曲直吧,做人要有刚烈气,我不能让理偏了。”刘毓滨被剧院几百名职工选为职代会主任,原因就是大伙看他刚直不阿,是条硬汉子,大家遇到了难心事,都和他说,他替大家说话。他和大导演陈家林几次合作,都很愉快。陈导总说喜欢找他这种性格的人拍戏。

人物评价

刘毓滨在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饰高拱近50年的舞台历练,让刘毓滨的演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1989年,50岁的刘毓滨在电影《西门家族》中出演西门国泰,将一个诛杀兄嫂窃夺爵位的侯爵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从此,刘毓滨便在影视圈中一发不可收。他在电视剧《武则天》中饰演的长孙无忌,在《康熙王朝》中饰演的朱国治,在《贞观长歌》中饰演的房玄龄,在《上海王》中饰演的师爷,以及在《大国医》中饰演的郭二爷等许多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从电视剧《贺兰雪》中的张甫,《武则天》中的长孙无忌,再到《康熙王朝》中手刃亲子的朱国治,饰演这些高风亮节,不同凡响,要理不要命的古装人物,几乎成了刘毓滨的“专利”。刘毓滨在电视剧《江山风雨情》饰周延儒刘毓滨被人们称为平民艺术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