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大印

人物经历

刘大印山东滕州荆泉的水滋养了他独特的个性,“毛遂自荐”等先人培养了他敢为人先的锐气,家乡悠久,古老的文化,孕育了他文化艺术的天赋。早在中学时,刘大印就是学校文艺骨干,快板,说书,唱歌样样在行,而且一直是少先队大队长,班级的班长。在学校里是个各方面发展都很全面的好学生。参加高考,刘大印轻松考取了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,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演员梦。刘大印上大学,是在文革以前,中间经历文革。当时,许多人都忙着武斗串联,刘大印却当“保皇派”,“逍遥派”,潜心琢磨业务,而且,还和当年的“反动学术权威”结成了深厚的友谊,颇得一些艺术真传。大学毕业以后,他顺利进入山东省话剧团。在这挚爱的话剧舞台上,他扮演过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成为当时山东颇有影响的青年演员,而且一干就是十年。文革结束以后,各大军区要演领袖戏,需要配备领袖特型,福州军区前锋话剧团瞄上了外型酷似毛泽东的刘大印。人近中年,刘大印穿上军装,来到南国军营。除了演出话剧以外,刘大印开始涉足影视,编导了《特区的兵》等电视剧,在军内外产生很大影响,并于198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6年,刘大印转业到了上海电视台。不久,成为福建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系列剧《聊斋电视系列片》总制片人位置,举起了中国独立制片大旗。这一举动,给中国影视界产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,使以前制片这一在剧组里的小角色,一下子变成了整个摄制组里的主角,核心与灵魂。这一变化,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他将在中国影视界划分一个时代,即从五六十年代的“编剧时代”,至七八十年代的“导演时代”,转变到了九十年代的制片人时代。1990年,刘大印北上京城,成立了中国华侨影视制作中心,杨得志,张爱萍,杨成武,卢嘉锡,王光英,王光美,布赫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成了他的顾问。1993年,刘大印制作完成了30集古典题材大型电视剧《武则天》。这部由刘大印任总策划,总制片人,出品人,张天民,冉平编剧,陈家林导演,刘晓庆主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,无疑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,轰动了海内外。该剧不但以深刻而精湛的制作艺术,成为一种典范杰作,而且使沉寂已久的刘晓庆重新登上了一个巅峰,使初出茅庐的化妆师毛戈平名扬天下。更具意义的是,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以分账形式收购了此片,刘大印的制作理念也更成熟了。早在1988年,刘大印还在拍摄《聊斋》时,就已提出“制片人中心制”以及制片人的“三个脑袋,一个灵魂”:即艺术,市场,哲理脑袋和政治灵魂。这次,在刘晓庆化妆品商场开业仪式上,他又提出“精品”概念,对于电视剧而言,编,导,演,摄,美,录都应该是精品。当时许多人不理解,电视剧怎么能是精品?不久,广电部长孙家正,副部长杨伟光在济南工作会议上,正式提出“精品意识”概念,刘大印整整比他们早了三个月。《武则天》的播出,在港台,日本引起轩然大波。台湾两家电视台,为了抢播出时间,差点打起了官司,海外媒体争相报道《武则天》,成了当时艺坛的头条新闻。由于刘大印在制作方面做出杰出成绩,特别是在拍摄历史正剧,弘扬民族文化方面,以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,举起独立制片人旗帜,在中国制片人中,第一个上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《东方时空》中的“东方之子”,荣登《世界名人录》。他的事迹,被《人民日报》,纽约《世界时报》等一流媒体广为传播。在中国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中,书写了不可磨灭的一笔。1997年,刘大印回到了他制片生涯起步的上海,创办了上海黄河影视有限公司。经过了几年精心筹划,2001年又成功制作了46集电视连续剧《康熙王朝》。这部被专家称为“大题材,大制作,大导演,大编剧,大明星,大投入,大回报”的古典巨片,又是刘大印亲任总制片人,出品人,并与著名导演陈家林联合执导,著名作家朱苏进,胡建新领衔编剧,陈道明主演康熙,斯琴高娃出演孝庄皇太后,组合了中国最佳的制作阵容。《康熙王朝》播出以后,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一股“康熙”飓风。早已成了中国制片品牌的刘大印,又在精心筹划拍摄五十集电视连续剧《上海大世界》和电影巨片《千古长城》以及两部长篇电视系列剧。说起刘大印,圈子外的人可能知道的不多,说起电视连续剧《聊斋》,《康熙王朝》,《武则天》……大概没有人不知道,而这些经典之作均是由刘大印担纲导演或做制片人的。本期节目中,刘大印与他的合作者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其屏幕内外的故事。刘大印的演艺生涯应从山东省话剧团的十几年功底说起。他曾与倪萍,薛中锐同台演出过多部话剧,有着扮演伟人毛泽东的经历。他做制片人提出的要具备的三个脑,一个灵魂,三个配方的理论,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。电视剧《聊斋》中狐狸仙的扮演者郑爽,谈起拍戏的趣闻;电视剧《武则天》中上官婉儿的扮演者茹萍,对刘大印的最深印象则是他对每一个镜头的认真与珍异;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中索额图的扮演者薛中锐,对刘大印最忘不了的是他扮演的郑经,那种不温不火,入木三分的角色把握。